學術寫作 | AI 時代的英語學術寫作:「有效傳達」才是真本事
- Elaine Chu
- 8月29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從高中開始打底,WisePath學術寫作課教你定義讀者、論點與證據
為什麼 AI 不能替你完成英語學術寫作?
AI 能產生文字,卻不替你負責觀點。
AI 的時代,或許有人會覺得丟給AI撰稿就好。然而寫作所鍛鍊的,並不是單純下指令的技巧。
寫作是要將不存在的「想法」,從一個個體交給到另一個個體 ; 成功的寫作,是完整地將想法讓另一個人接收。
換句話說,寫作就像是把腦中的抽象模型,透過清晰的表達、結構與證據,交付給另一個人。
你不能交出一個自己都不確定的想法,也不能夠只傳達一部分,甚至還得站在對方的立場,考慮他讀到這段文字,是否跟自己想表達的內容相同。因此在寫作前需要深入確認我們想表達的內容、安排內容架構,同時考量對方的想法,才能有效傳達訊息。
因此,寫作並不只是語言正確,更是一種綜合能力的展現,包括批判思考、組織架構、論證與說服力等,這些能力都可以透過學術寫作課程來訓練。
首先,批判思維是英語學術寫作的核心能力之一,要能辨別資訊來源的可靠性,分析並比較不同觀點,並在論證中同時考量支持與反駁的角度。此外,邏輯推理與嚴謹的論證也是關鍵。寫作者需要提出清楚的中心論點,並透過數據、案例與文獻佐證,使文章具說服力。文學分析和修辭分析寫作的訓練都能達到這個效果。
高中就該開始練習英語學術寫作的理由
避免內容空洞:只會叫 AI 生字,卻無法驗證與整合。
建立學術倫理觀:正確標示來源、避免抄襲、正確引用生成工具使用情境。
轉換到申請表現:學術性短文、研究動機、專題計畫,都是可立即應用的場景。
缺乏英語學術寫作能力,可能面臨的問題:
做了扎實研究,摘要卻寫不出重點。
會找資料,但無法把證據連成結論。
英文寫得出來,讀者卻沒有被說服。
跨文化溝通細節對不齊、往返耗時。
WisePath英語學術寫作課訓練的三條能力線,從校園到職場都通用:
批判思維:可信度判斷、論點處理。
論證設計:主張—證據—推理,避免邏輯滑坡、以偏概全。
結構語言:段落連貫性、英文表達一致性。